智慧工地建设是建筑行业大势所趋,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各地均高度重视建筑行业智慧工地建设,监管部门寄希望于通过智慧工地建设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职责。随着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在官方的大力推进下,智慧工地或将成为工地“标配”。
近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智慧工地建设指引(试行)》的通知,提升施工质量管控与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水平。
该政策主要有以下四点:
1.政府引导,企业落责。
坚持政府组织协调,市、区各相关监管部门、企业共同参与,打通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各 监管环节信息流传递的通道。引导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经 过验证可行的各类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逐步替代传统手段,并在场景应用中不断迭代优化新技术、新设备。政府 监管部门与企业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工地数字化管理流程的 再造和闭环管理。企业是智慧工地建设的实施主体,落实管理过程数据的有效采集、传输、存储和维护。
2.统筹规划,分级建设。
智慧工地建设需从不同的方面考虑,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统筹规划,并进行分级管理。从政府监管方面统筹考虑跨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管理和 服务。从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方面统筹考虑各方诉求,建立协调机制。
3.需求导向,科技赋能。
智慧工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以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智慧工地管理机制为首要任务,聚焦在工地“智慧安全”建设,以高效防范化解重大质量安全风险和杜绝频发安全隐患为切入口。政府通过建 立协调机制、验证可行措施、改进监管程序、推进全面实施、实施差异监管等手段,引导企业逐步有序推进智慧工地建设。
4.分级管理,共建共享。
坚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确保智慧工地建设审慎适度、务求实效。集市、区、企业、项 目等对工地现场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场景式开发运用为基本 方向的方法,分类分级建立各层级管理平台的管理权限和责 任边界,打通“产学研用”协作通道。以责任边界为基础建 立场景共建、模块共用、数据共享、瓶颈共商的协调建设机 制,协力解决智慧工地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数据孤岛和数据安全等难题。
为什么现在各地大力推进智慧工地
1、信息采集:打破“信息孤岛”
施工现场散落着类别多、数量大的信息,涉及政府监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和材料供应商等诸多主体,需服务于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控制需要。
2、系统集成:汇集多元力量
在优化信息采集的基础上,“智慧工地”还需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使信息达到充分共享,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3、数据应用:升级项目管理
信息的采集和系统的集成都是为了发挥大数据智能化对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效能的价值。在前两步骤的基础上,“智慧工地”得以在数据应用环节发挥巨大潜能:“了解”工地的过去,“清楚”工地的现状,“预知”工地的未来。
部分内容由用户投稿或者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底部邮箱进行删除!非常感谢您的支持!